外媒:中国“拉印抗美”打出经济牌
地区:
  类型:中国4月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经济升级需简政放权
  时间:2025-04-05 20:17:43
剧情简介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公共需求不断增长,满足这些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是建设幸福家园的核心要义。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托马斯•内格尔认为,公共空间不可能接纳一个人全部的心思、要求,会因此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侵犯与冲突,公共空间是有限度的,在其中的每个人的言行必须是在公共空间的限度之内的,人们可以面对并可以处理的,因此为了公共空间中所有人的舒适,必须学会顾及他人。

外媒:中国“拉印抗美”打出经济牌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空间是介于私人空间与公权力之间的中间地带,是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空间。美德伦理承认道德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但与相对主义不同,美德伦理追求中道,即伦理主体在不同情境中成为好人,做到中道,而不是反对规则运用。随着工具理性的扩张,人们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在经济人理性的天平上越发失去优势,人们会按照成本—收益的逻辑进行衡量,这种衡量对社会公共空间所需要的公共道德具有巨大杀伤力。作为理性主体,不管在什么时代背景下,都应该成为责任主体,对责任的担当是人类无法推诿的使命。与这些宏大的革命道德品质相比,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道德显得微不足道。

三、 构建和谐公共空间的建议 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并非政府、学校或企业一方可以完成的。另一方面,美德伦理也反对个体道德的沉沦,号召尊重共同价值,通过社会化让共同成员接受这种共同价值,而非强制。我还特别列出了近两年的进口情况,近两年虽然国内的经济不断下行,但初级产品进口增速还是特别快,这就说明了一个情况:应该是国内在资源产出速度在下降,比如铝,中国铝矿资源仅占世界的3%,但铝矿年产量却占到世界的21%,由于连年产出大增消耗了大量资源,国内产量掉下了不得不依靠进口是早晚的事情。

比如直到去年,中国的城市户籍人口才刚过5亿,人口的主体还是农民身份,而城乡消费差距仍高达3倍。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中国目前百人10辆,美国80辆,日德65辆。比如美国对东亚的贸易能占到40%,但欧洲只占15%。带路战略沿线国家虽然包括了世界60%的人口,但却只涵盖了30%的经济规模。

因此,若说带路战略是新全球化的新框架,由于没有包含世界经济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全球化的含义。有人说,世界不是正在兴起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吗?新技术革命是否会减低各国的资源冲突? 什么是互联网+,就是信息流加快带动物流加快和生产效率提升,其结果是扩大了生产与消费规模,加快了世界资源消耗。

外媒:中国“拉印抗美”打出经济牌

然而,真的到了该中国出头的时候了吗?而带路战略就是接替美式全球化的制度框架吗?我认为如果真这么看就错了。因此想以带路战略奠定人民币取代美元的基础,就有些文不对题了。此外,带路战略的核心既然是保障获取资源,那么以最短的距离和最低的成本进入资源获取地就必须是主要的战略手段。比如共享单车是用什么造的?还是传统的钢材、橡胶和塑料。

如果北欧国家有能力持续向南欧国家提供剩余产品,target2净差继续扩大当然没问题,但是新千年以来尽管在欧元统一后德国获得了巨大出口空间导致贸易顺差猛增,目前是最大的顺差国家,但过去15年中平均每年增加的顺差也只有710亿欧元,其中2010年后的5年中平均年增只有700亿欧元。三、实施带路战略是为了接替美国引领新全球化和接替美元的地位吗? 爆发自美国的07全球金融危机,严重伤害了美国的元气,川普上台以来,美国不仅提出要退出TPP、 NAFTA等经济组织,也要退出全球气候条约,甚至认为北约对美国也没有意义。但是现在看来,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还没这个前景。而最大的国际货币交易市场就在伦敦,最大的交易币种是美元,占比超过2/3。

因此 不能以目前的总供求态势来制定长期战略。当然德国的8千亿债权中,有4成是由外资买走的,其实还不是靠吃东亚的净储蓄?走到目前这一步,北欧的净储蓄以基本吃的差不多了,因此维持欧元区统一的内部潜力就走快走到了尽头,现在欧元区正在希腊第三期债务安排,要求它继续压缩社保和居民消费,后面就是法、意、西等,都得靠压缩需求减少进口而平衡宏观供求,所以欧洲未来对中国的进口肯定是压缩的。

外媒:中国“拉印抗美”打出经济牌

但是在中国的东面即环太平洋地区,却集中了世界40%的人口、50%的贸易和60%的经济。前面已经说过,如果中国展开大规模城市化,到2030年将会产生8亿新增城市人口,中国的工业产出规模必须达到目前的2·5倍才成,这虽然会保未来15年中国仍能有9%的年均经济增速,但对世界资源的需求也必然会增加3倍甚至更多。

进入 王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在2010年前后,世界年均货币交易额就超过了2000万亿美元,是全球年GDP的二、三十倍,近几年日交易额曾达到10万亿美元的高峰,是世界年出口额的一半还多。美国在成为世界霸主之前,早就是南北美洲的霸主,而中国直到目前连中日韩自贸区都没有搞定。怎么能过剩呢,过剩是暂时的,一旦中国进入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国的产能就会显得严重不足。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全球货币支付结构也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美元的使用,包括贸易、投资和储备,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太平洋为美元湖,但是在带路战略朝向的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却是欧元的天地。比如,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平均标准计算,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年产10亿吨钢也很正常,年产1亿台汽车也不会过剩,如果今天的13·8亿人口中有80%是城市人口,中国的生产规模就需要比目前增加2·5倍,这需要中国以9%的年均增速再增长15年才能实现。

欧元统一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充更加优化资源配置,已形成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在欧元统一后的17年中,却形成了北欧生产,南欧消费,北欧出口,南欧进口,以及北欧储蓄,南欧借债的格局。由于国内资源产出长期落后于资源需求增长,甚至是需求增长而产出下降,主要资源的进口依赖率就必然会越来越高,并且必然使世界资源产出越来越被中国所吸纳。

四、带路战略的目标——为资源而向西 对于一个具有明确地缘指向的战略来说,赋予其过多的全球战略目标内容,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全球战略应该用其他全球性的战略设计来解决。而在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世界最大的单一商品竟成为货币本身,其货币交易的内容,主要是利率衍生品与汇率衍生品。

当然在中期内利用国内的富裕产能,向带路战略的沿线国家多输出一些钢铁、水泥等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的产品,也是好机会,既有利于减轻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也有利于战略的起步和实施,所以中期内不应否定其积极意义。海路应出缅甸入印度洋,再进入海湾和非洲。

如果不了解欧洲经济与欧元的前景,大搞X新欧有意义么? 二、中国是为输出过剩产能而实施带路战略吗? 另一方面,中国的净储蓄供给能力也不是无限的,这就涉及到应该怎样看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5月14日,一带一路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29位国家领导,130多个国家代表,数千位国外嘉宾和媒体的盛会,标志着本届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川普上台后美国实体经济正在走上逐步封闭的道路,原因是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已经走到头了,不得不回调。首先,带路战略的实施方向是明显的西向化的,即陆路与海路的交通方向都是向西朝西亚、欧洲和非洲延伸的。

二战前世界的经济中心在环大西洋地区,但是随着二次战后日本、亚洲四小和中国经济的相继崛起,世界的经济中心就不断从环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这种在经济到政治上全面退出世界领导地位的势头,让很多中国人认为是出现了中国提前接替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机会,国际上也有希望中国接替美国继续引领新全球化的呼声。

当然,在冷战结束世界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后,货币不仅为实体经济服务,也越来越多地为虚拟经济服务,乃至为虚拟经济服务替代了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为了货币使用的主体。因此,除非有新能源和材料革命的出现,就不会减少各国的资源冲突。

由此而言,带路战略所经的沿线国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尽量要少而精,以减少政治麻烦与经济负担。这是因为从全球货币使用结构看,美元占比超过40%,欧元占比超过30%,再加英镑与日元,发达国家的货币就占到了全球的八成以上。

这是因为欧洲的经济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这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同时也因为中东和北非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显著强于美国,例如在埃及的贸易中,与欧洲的进出口规模是与美国的6倍。这么说的根据是,就在过去两年中,从欧元区银行间跨境结算系统,简称TARGET2的债权债务净差,与德国年均新增净储蓄的规模比较,已经相等乃至超过了。必须看到,在冷战后的新全球化过程中,主要工业国从进口资源转向进口制成品,给中国让出了资源进口空间,07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陷入低迷,对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弱,也有利于中国增加资源进口。一个宏大的战略中包含了多元目标,这本来并不使人奇怪,但是在发展战略中,除了战略目标,还必须有战略重点,就是在多元目标中也必须分出主次,比如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对外开放战略的时候,就提出了以广东、福建为重点,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试点,在实际执行中又把重点放在了深圳,才有了对外开放以点带面的成功和今天的深圳,也才有了80年代后期的沿海战略、90年代初期以浦东开放带动的沿江、沿边开放,形成了以后中国经济全面开放的格局,为中国新千年加入WTO,抓住新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体制和发展的基础。

再比如,过去6年中国的原油产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减产了1%,都是因为资源储量被耗尽,才引起产出增长率下降,乃至转为负增长。那么,如果排除了获取欧洲市场、输出过剩产能、接替美国新全球化的领导地位,以及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这些目标后,中国的力量要跨出国界向西延伸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为了获取资源。

现在说在未来5到8年内纯电动车会替代传统的汽车,但还是离不了电,而电是二次能源,世界火电机组有6成是烧煤的,4成是烧石油和天然气的。欧洲与日本比较美国经济虚拟化的程度要差,现在看虽然还没有跟上美国的回调步伐,但欧央已宣布将在明年结束QE,也要向回走了。

在08欧债危机开始时,target2净差基本是零,其后就不断增加,2014年是4500亿欧元,到去年末已飙升到8200亿欧元,两年猛增了3700亿欧元。所以北欧国家的净储蓄增长,是跟不上南欧国家负债进口的需求的。

1次播放
1人已点赞
4人已收藏
明星主演
最新评论(758+)

发表于2分钟前

回复 :有相当一部分改造对象就是几十年前建的楼房,这些楼房既和当初的真正棚户区不是一回事,也根本不是危房,有的还相当坚固,有的进行外部粉刷和整修即可,有的通过更新一些公用设施如下水管道、取暖设备就能明显提高居住质量,从而完全可以继续使用,结果都当做棚户区或危房拆掉重建,实际上就是人为制造需求。


发表于5分钟前

回复 :但是这种变化是美欧经济朝向经济虚拟化演变的结果,那么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美欧搞虚拟经济吗? 当然不是,中国虽然人民币在世界支付货币中的占比目前只有不足2%,排名也很靠后,但是中国却是世界第一的实体经济大国,而且因为工业化,特别是城市化的目标还没有完成,还有很长的实体经济道路要走,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应该是随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而自然推开的过程,比如,中国应首先追求人民币的周边化,已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


发表于5分钟前

回复 :前世行行长佐立克还提供过一个更为夸张的例子:35.7%的埃及人口聚集在只占全国土地面积0.5%的首都开罗,但产出的GDP却超出了全国一半。


猜你喜欢
外媒:中国“拉印抗美”打出经济牌
热度
2
点赞

友情链接:

> > > > > > > > > >